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提升原创能力,加快建设新药创新强国 

来源: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1

我国医药工业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但我国的药品还没有像其他中国制造产品一样走向世界,主要原因是新药创新能力和质量与国际通行规则尚存在差距。新药创新受制于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如何提升我国医药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新药创新强国建设,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飘扬介绍说,从研发的实力来看,截至2018年1月,全球从事新药研发的企业共4134家,其中中国的新药研发企业数量占5%,与加拿大并列第三,中国启动的临床研究数量居全球第四,中国拥有的生物药研发数量居全球第一。2000年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研发实力得到快速提升,在连续几个五年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的支持下,在数百亿资金投入的带动下,通过建立先进的研发技术平台,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措施,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新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吡咯替尼等国产新药获批上市。

孙飘扬代表说,目前临床上还有很多常见病、慢性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关口前移”,实现从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的转变,这些都为医药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创新不仅需要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改善,还要推动高校、研究院所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尽管近年来科技部、国家药监局、财政、社保等方面相继制定了一些政策支持医药工业创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如在新药审评审批方面虽有很大改变,但如何进一步缩短审评时间,改进审评规则,使规则更加符合创新药发展规律,还有赖于药品管理法修改。

来自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创新药医保准入体系构建仍存在问题,一方面我国尚未建立允许创新药持有者提交申请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医保目录调整周期、标准和流程不明确;另一方面,在大部分地区谈判药品在医保报销、地方采购、医院准入等环节仍存在诸多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获得感。部分临床价值高的创新药未被纳入国家和地方医保目录,鼓励创新药和国家谈判品种在临床使用中的配套执行政策有待完善,这些都成为新药创新的羁绊。

孙飘扬代表建议,继续优化新药上市审评审批流程,加快审评审批效率。鼓励开展新药临床实验,具体落实IND制度和新药一期临床实验申请技术指南等改革规定,允许企业不断完善和修改资料,建立适合新药开发的审评体系。在审评审批的过程中,生产现场检查和临床实验现场检查最好能同步进行,节省审评的时间和行政成本。落实境外数据认可,促使企业整合全球的资源用于国内药品注册。仿制药是14亿中国人健康的基本保障,监管政策、医保政策要确保仿制药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供应保障,鼓励支持仿制药参与国际市场。孙飘扬代表强调,新时代药品监管体系出现了新的特点,新时代需要用改革激发创新活力,需要用创新实现新的愿景,通过国家药品监管制度改革,我国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重归到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上来。

唐岳代表

李燕代表

夏照帆委员

孙飘扬代表

加强临床研究能力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说,随着国家对自主创新产品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新药、新技术和新产品逐年增加。临床试验是验证药物在人体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唯一方法,也是新药研发过程中资金和时间投入最多的环节,直接影响新药上市快慢以及能否尽早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注册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有800多家,随着临床试验机构实行备案制管理,未来我国可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将逐渐增加。但现有机构的临床试验水平、研究设施、研究人员科研能力、项目管理和每年开展的临床研究数量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一流临床试验机构,接受试验的研究任务已经排到2年到3年以后,而知名度较低的临床试验机构甚至每年一个试验都没有。

李燕代表说,目前单个药物临床试验从启动到完成一般需要4年到6年时间,药物临床试验是创新药转化的关键环节,但如果临床试验机构不足或能力不强,必将影响新药上市速度。现实情况是我国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数量较少,实施临床试验能力也不均衡,这些“瓶颈”如不得到及时解决,终将制约国产新药临床试验速度,迟滞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五到十年。

上一篇:在临床专业课程中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