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文章摘要:以患者需求为核心,实现临床价值为导向,是新药创制的宗旨和路径。无论首创性药物或是仿创性药物都是为了满足患者对无药可治或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需求。以生物学基础研究驱动的创新药物,为实现临床价值包含三个要素或环节,即理解致病的分子机制;把握疾病的微观特征;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是贯穿其中的转化医学,药物化学扮演重要角色。即将生物学/医学的基础研究的成果通过各种模型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从分析分子调控过程中找到治疗疾病的关键节点。患者的症状、生化常规和影像特征等宏观表象,难以在分子水平上为药物分子设计提供信息,生物学的发展,得以在微观水平作分子生物学分析,例如基因缺失与变异、蛋白质组学、表观遗传学等技术,结合疾病的分子机制,可从多样本和大数据分析中归纳基因-蛋白(酶、受体、通道、信号分子等)与疾病的关系,对创制新药和疗法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洞察疾病的微观特征是上述的发病的分子机制的延续和深化,为创制新药提供可行的科学路径。当阐明了疾病的分子机制和药物的作用机制,对既有药物(或活性物质)的应用就有了更深刻和广泛的认识,提供了药物设计和应用的新思路。构建新的分子结构(NME)的药物化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要求药物化学研究者扩展固有的靶标-设计-合成-评价的模式,从大视野的角度,上溯关注基础研究及其成果,及时向创制新药的方向转轨;向下游关注临床要求,结合疾病的微观特征,落实转化过程的具体内容,这对于首创性药物的研发是非常关键的步骤。本文从药物化学视角浅谈一些看法。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R914
上一篇: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论文_结核病的研究与创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