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1 研究背景
2 资料与方法
2.1 “新药”概念的界定
2.2 数据来源
3 结果
3.1 美国、日本与我国新药上市情况对比
3.1.1 上市新药数量分析
3.1.2 上市新药原研企业分布
3.2 美国、日本与我国抗肿瘤新药上市情况对比
3.2.1 上市抗肿瘤新药适应证分析
3.2.2 上市抗肿瘤新药原研厂家分布
3.2.3 上市抗肿瘤新药时效性对比
4 讨论
4.1 国家多项政策助力我国新药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
4.2 我国药品产业格局发展不均衡,药品创新的政策扶持和引导有待加强
4.3 我国创新药上市数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上市药品的时效性有待提升
4.4 药品的临床价值成为新药上市的重要影响因素
5 建议
5.1 建立完善的创新药物政策体系,全流程鼓励抗肿瘤新药的创新研发
5.1.1 倡导研发税收减免政策
5.1.2 优化政府与企业的双向互动
5.1.3 平衡专利保护与鼓励仿制的关系
5.2 完善创新药品审评审批制度,加速抗肿瘤新药进入流通市场
5.2.1 科学探索,优化加速审批机制
5.2.2 政府主导,稳步推进《癌症防治方案》
5.3 建立多维度的药品价值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创新药品的价值
文章摘要:目的:以中国、美国及日本的新药上市情况为依据,总结我国当前抗肿瘤新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今后我国抗肿瘤药的创新研发及审评审批政策的完善提出建议。方法:梳理中国、美国、日本对"新药"概念的界定,基于2019年各国新药上市数据,对上市新药的类别、原研企业进行比较,并对上市抗肿瘤药的适应证、原研企业、时效性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国药品研发能力显著提升,但国际影响力仍有待增强;2019年我国新药上市数量超越了美国和日本,但在上市抗肿瘤药的时效性上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对药品创新研发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结论:我国需要从抗肿瘤新药研发的全流程视角进行政策支持和引导,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力度,完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实现抗肿瘤新药的患者可及和持续创新发展。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R95
上一篇:药学论文_医校企“组团”,期待更多“上海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