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为做新药“再战一回” ——追忆“时代楷模” 

来源: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1

不忘初心、胸怀大爱的王逸平走了,他研发的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造福了2000多万患者;追求卓越、锐意创新的王逸平走了,他留下了50多项新药药效学评价,构建了完整的心血管药物研发平台和体系;坚韧执着、奋发忘我的王逸平走了,他勇敢与病魔抗争,“拼命三郎”般的科研精神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中药现代化奋进者之歌。

王逸平(图/《新民晚报》)

春去秋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3号楼5楼尽头那间办公室还挂着“药理学第一研究室王逸平研究员”的名牌,同事、学生走过都会放轻脚步,仿佛王逸平还像从前一样在里头办公……

2018年4月11日,55岁的药理学家王逸平永远倒在了办公室的沙发上。茶几上,还留着他应急用的解痉止痛针。

2018年11月16日,中宣部在上海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王逸平同志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十年攻关,造福2000多万名患者

业界公认,“1个新药=筛选个先导化合物+10至15年时间”。一辈子能做成一个新药,是新药研发者一生的荣耀。这个荣耀,王逸平在他42岁时拿到了。

王逸平与宣利江研究员率领团队研发的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已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累计销售额突破250亿元,让2000多万名患者受益,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典范。

丹参入药,在我国有悠久历史,但丹参的有效成分到底是什么一直不为人知。1994年,读博的宣利江因论文中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活性筛选需要,找到已是上海药物所最年轻的课题组长王逸平,开始了20多年的科研合作。他们提取到几十种丹参化合物并进行筛选,在做了无数次实验后,王逸平有一次发现丹参乙酸镁的生物活性特别强,他大胆推测这可能就是丹参中最主要的药用成分。

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以丹参乙酸镁为质量控制标准来研制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并建立专利工艺,使总多酚酸盐含量近100%,用指纹图谱技术实现对药材、原料药和制剂质量的全面控制。2005年,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获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2009年被列入《国家医保目录》,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自然·生物技术》评价,该药的成功上市,意味着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可以通过对具有悠久临床应用历史的传统中药进行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来开发创新药物。

亲密合作20多年,宣利江最了解王逸平。“他有着执着的新药梦想、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奉献精神,否则很难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挑战。”宣利江说。

精益求精,科研路上从未停步

博士生李惠惠说,王逸平老师曾在课堂上讲过一个促使他从临床医生转到药物研发的契机。在医院查房时,一个病危的老大爷紧抓着他的手急切地说:“医生,救救我,我不想死!”因为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王逸平既心酸又无力。

与同事闲聊中,王逸平曾说:“希望此生可以做成一个世界各地临床医生首选的新药。”在丹参多酚酸盐研制过程中,王逸平尝试了许多国家法规没有明确要求的研究:第一次开展多成分的动物和人体药物代谢研究,第一个开展大规模的运动平板试验验证疗效,第一次开展3万例的真实世界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王逸平的学生和临床研究合作者、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李水军还记得,2004年10月,为了获得临床药代数据,经过伦理批准后,王逸平撸起袖子以身试药,他说:“一个好药、一个安全可靠的药,就是你敢用到自己身上!”

王逸平主持药理研究的抗心律失常的一类新药“硫酸舒欣啶”,被列为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项目,已获得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发明专利授权,完成了二期临床试验;他构建的心血管药物研发平台和体系,为全国药物研发企业完成了50多个新药项目的临床前药效学评价。

抵抗病魔,科研是他最好的“药”

1993年,正当30岁的王逸平攀登科学高峰之际,不幸被确诊患有Crohn’s(克罗恩)病。学医的王逸平非常清楚,克罗恩病目前无法治愈,只能靠药物控制,他的健康从此只会越来越恶化。要追逐人生梦想,就要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

多年来,为了节约时间,王逸平总是自己给自己看病,在办公室冰箱里常备药品,连针也自己打,自己记录病情。在王逸平手写的《Crohn’s病程记录》中,清晰地记载着他的病情反复发作,不断加重,多次出现营养不良、贫血、大量便血、疼痛导致昏迷等情况。他的体重常年只有100斤左右。

上一篇:新药上市惠民时 尤需兢慎保安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