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王逸平:为做新药“再战一回” 

来源: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1

“丹参多酚酸盐针剂”,国家顶级药物研究机构中科院药研所历时13年研发,成为全球第一个天然安全的多功效强力抗氧化冻干粉针剂,是已知的最强抗氧化应激药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是VitE的1000倍,EGb761的100倍。获得国家四部委颁发的重点新产品证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专利和美国专利授权,2007年上海市科技发明一等奖。

提起 “丹参多酚酸盐针剂”的研发成功,就离不开背后为之付出的那些科研人员,王逸平研究员就是发明人之一。 “丹参多酚酸盐针剂”研发成功后,经临床使用证明,这种注射用药物可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且临床疗效显著,质量稳定可控。 “丹参多酚酸盐针剂”于2005年上市,目前该药物已经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1500多万患者从中受益。

13年磨一剑,42岁研发成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丹参新药

1988年,王逸平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交大医学院)毕业,来到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一待就是30年,与克罗恩病斗争了25年,毕生从事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的心血管药物作用机理研究和新药研发,建立心血管药物研发平台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药物所正在探索传统药物丹参。丹参入药,《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临床应用广泛。丹参有效成分是什么?保护心脑血管的物质基础是怎样的?都还有待完整阐明。

1994年,王逸平拿到了从事丹参水溶性成分研究的宣利江送来的丹参提取组分和化学单体,开启了他们的合作之门,期望通过丹参水溶性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筛选,发现具有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的活性化合物,揭开丹参有效成分之谜。

“那时没有直接的经费支持这个课题,实验室设备陈旧,有时借人家仪器晚上来检测。”宣利江回忆。研究人员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在“排查”了一百多个提取组分和单一化合物后,惊喜地发现,前人一直忽略的丹参乙酸镁的生物活性,是所有多酚酸盐类化合物中最强的,镁盐的活性优于游离酸,生药材中含量达3%-5%,提示丹参乙酸镁可能是最主要的药用成分,这在后来的一系列药理药效实验中得到证实。

基于这个重要发现,王逸平及其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以丹参乙酸镁为质量控制标准核心,并通过明确的有效成分和全面的质量控制来研制丹参新药。

要实现从无先例的设想,需要大量药学、药理学、毒理学、代谢等多领域研究工作支持。他们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新药创制之路。

终于,丹参多酚酸盐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在动物水平上得到证实,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临床研究申请。药品审评长达两年,2002年终获临床研究许可。又经过两年多的I-III期临床研究,其疗效和安全性在人体上得到验证。2005年,拿到了 “丹参多酚酸盐针剂”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

“丹参多酚酸盐针剂”采用了和化学药类似的质量控制和制备工艺技术要求,以明确的成分和可控的质量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与王逸平合作的绿谷制药董事长吕松涛第一次见面就问他: “一些类似的药,做到有效成分含量40%就开始申报临床,你们为什么不呢?”

王逸平回答: “这最终是要给患者使用的,我们就是要做到单一成分80%以上!”

最终,他们建立了充分富集有效成分的专利工艺,使得总多酚酸盐含量近100%,其中丹参乙酸镁占比80%以上。

“他就想做一个好药、一个创新药、一个对老百姓真正有价值的药。”吕松涛感慨。

2006年投产至今, “丹参多酚酸盐针剂”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1500多万患者受益,累计销售额突破200亿元。

王逸平因此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国家食药监局一位负责人评价: “中药注射剂要做,就要做成丹参多酚酸盐这样!”

王逸平很淡然,在他看来,荣誉不重要,将新药做实、将人做实才最重要。

能够坚持“再战一个回合”的人是不会被打垮的

而抗心律失常新药硫酸舒欣啶的药理学研究,王逸平更做了21年。

“‘1个新药=筛选个先导化合物+10到15年时间’,这是业界公认的风险。”上海药物所党委副书记厉骏感叹,所长蒋华良坦言,做药是漫长而 “熬人”的过程。失败是常态,成功才是偶然。

“为了验证新药的药效特征,王逸平不断重复试验,直到确认无误才走下一步。”宣利江称之为 “严谨科学的自我否定”。

2004年5月,硫酸舒欣啶已被药监局批准临床试验。试验开始前,王逸平带着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和成套心电监护设备,到动物房做了两个猴子的急性毒性试验。多做这一步,只为再次确认硫酸舒欣啶的安全性。

上一篇:为做新药“再战一回” ——追忆“时代楷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