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医保目录落地惠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专家呼吁 

来源: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6

现代快报讯(记者 任红娟)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类系统疾病,一旦发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近年来,随着对RA及治疗药物的深入研究,JAK抑制剂的出现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可是每个月几千元的治疗费用,还是让不少患者难以用上药。

类风湿关节炎致残率高,及早达标治疗尤为关键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类系统疾病,由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所致,高发于30岁-60岁的中青年女性,具有病程长、易反复、致残率高等特点,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受限、生活质量和参与度下降,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据统计,我国RA患病率0.42%,总患病人群约500万 ,男女患病比率约为1:4,随着病程延长,残疾及功能受限发生率升高 。

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以双手、腕、肘、踝和足关节的疼痛、肿胀及晨僵为特征,可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当累及软骨和骨质时,易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功能丧失。此外,类风湿关节炎还可累及心脏、肺、肾、眼等身体其他器官和系统,引发心脏病变、肺部病变、肾功能衰竭、眼部病变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环境、性激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密切相关。” 江苏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张缪佳教授指出:“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目前尚无办法彻底根治,但若能及早有效、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可以得到缓解和控制,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因此,当出现关节疼痛等相关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治疗三个月后不见好转,JAK抑制剂成为新选择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标是达到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即达标治疗。临床上,常用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糖皮质激素类、生物制剂和植物药制剂等。但这些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大、传统DMARDs起效慢、生物制剂注射或输液治疗使用不便等。近年来,随着对RA及治疗药物的深入研究,JAK抑制剂受到国内外指南的一致推荐。

“对于患者来说,首选还是传统药物,但是治疗三个月之后症状没有明显好转,JAK抑制剂就成为广大患者新的治疗选择。”张缪佳介绍,JAK激酶是一个细胞内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可介导细胞因子产生信号,并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传递下去。而JAK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JAK激酶,通过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进而从源头上阻断类风湿关节炎的进展。”

呼吁新药尽早进院,助力患者尽早获益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属于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不仅使患者遭受身体及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还会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导致很多患者因经济支付能力有限不得不放弃治疗。然而,患者一旦出现停药或不规律治疗,将会造成病情的反复甚至加重,很可能面临终身残疾。

今年3月1日起,南京市正式执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以下简称《2020年医保目录》)。去年12月2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2020年医保目录,新增119种药品品种,其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JAK抑制剂新药(巴瑞替尼片)被成功纳入,用于对一种或多种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成年患者。

“新医保政策在南京的落地执行,将大大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用药负担,提高了患者使用JAK抑制剂新药的可及性,为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提供更多机会。希望尽快让JAK抑制剂新药(巴瑞替尼片)进入医院并得到优先使用,争取早日让患者买得到、用得上这类新药,使医保政策真正惠及广大患者。”张缪佳呼吁。

活动链接:

4月16日,有风湿免疫科大型义诊公益活动

据现代快报记者了解,4月16日上午,江苏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张缪佳将带领江苏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多名专家教授进行风湿免疫病专科义诊大型公益活动,欢迎广大患者参加。

另外,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组与免疫相关,可侵犯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疑难复杂疾病,患者出现反复发作关节肌肉疼痛、皮肤红斑、口腔溃疡、不明原因发热等表现,建议风湿免疫科就诊及咨询。

上一篇:中国版“突破性疗法”问世,多款新药来自张江
下一篇:没有了